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

ECFA效應正源源而來——專訪台灣工具機業者代表卓永財

2011-07-14 ECFA效應正源源而來——專訪台灣工具機業者代表卓永財

(ECFA簽署一週年)ECFA效應正源源而來——專訪台灣工具機業者代表卓永財

2011 七月 1 17:43:49 PDT 来源:新華社
ECFA早收清單實施以來,從工具機(即機床)產業層面看,對台灣業者有正面的效應。而且這個效應還在源源而來。”島內知名工具機業者——上銀科技公司董事長卓永財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。
    統計數字表明,今年一季度,大陸自臺進口數控機床增長61%。據了解,列入第一批ECFA早收清單的台灣機械產品共107項,其中機床類17項,包括數控車床、數控磨床等台灣具有競爭力的產品,減稅額度在3%至10%之間。
    “考慮到機床訂單一般提前4至6個月就完成,所以現在的增長數字還不能簡單歸因於ECFA的減稅效應。”卓永財分析指出:“目前來看,ECFA的效應更在於消除兩岸業界心理上的距離。”
    總部位於台中的上銀科技專事生產精密儀器,主力產品是滾珠螺桿(大陸稱之為絲杠)和線型滑軌,市場佔有率位居全球第三。滾珠螺桿是機床的關鍵零部件,負責定位和傳動,從航空坐椅、電梯直到機器人,甚至包括人工授精機等等,凡是需要移動的機器都需要它。
    身兼台灣區工具機公會理事長的卓永財表示,大陸的精密機床技術同國際先進水準還有差距,產品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。“台灣雖在中高端市場有一定份額,但整體而言並不大,僅佔大陸進口機床市場的4.68%,跟日本、德國還有很大差距。”
    他說:“ECFA實施之後,台灣機床產品在價格上更具優勢,當然有利於我們參與大陸市場的競爭。更重要的是,兩岸業者一定要團結起來,共同把市場做好、做大。”
    原本就職於銀行的卓永財年過半百之際,憑一本財經書籍的版稅收入開創企業。說起創業不易,卓永財講了一個小故事:1993年,他想並購一家德國機床企業,廠方居然不讓他進門。“被人看不起,無非是說中國的工業水準低。要做我就一定要做好,為中國人爭氣。”
    經過20餘年的摸爬滾打,上銀終於闖出一片天地。在美、英、法、德、日等國均設有工廠或研發機構,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。目前公司的凈利率高達30.46%。
    與大陸業界的合作是上銀開拓業務的一個重點。卓永財告訴新華社記者,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,他就到北京參加機床工業相關展覽。近年來也一直同清華大學、中國機床協會等大學和學術機構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和科研交流。
    “大陸的機床產業近年來一直蓬勃發展,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機床生產地。目前僅滾珠螺桿的生產企業就有80餘家,其他地區加起來恐怕都沒有這麼多。”卓永財表示,大陸具備人才優勢和廣闊的市場,這是台灣無法比擬的。而隨著ECFA的深入實施,兩岸產業互動會更為密切,共同放眼全球市場,賺全世界的錢。
    兩岸的產業融合會不會減弱台灣的產業優勢?卓永財表示,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兩岸間的合作與競爭。台灣固然有優勢,但更希望同大陸業界建立起良性的競爭與合作關係,共同成長。
    “做百年的口味,只有小吃辦得到,工業製品則需要不斷創新。我們每年都會在山東、浙江等地的工廠開50多個技術班,幫助他們提升技術品質。”他介紹說,“大陸新一代的業者也很努力,尤其是一些年輕人非常有想法。”
    “大陸真是人才濟濟。一個大連理工大學的機械專業博士生就有80人之多。相比之下,台灣就太少了。”他說,非常希望能招募大陸的優秀青年到台灣來工作,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進一步深化,終有一天能實現。
    從2004年起,上銀科技每年都在島內舉辦機械碩士論文獎。從今年起,卓永財打算再推出機械博士論文獎,獎勵範圍將擴大到海峽兩岸和港澳地區的各大學,金獎獎金達人民幣40萬元。獲得金銀銅獎的學生與導師,上銀還將組織他們參觀東京國際工作機械展。
    卓永財說,重獎的目的是要激發、鼓勵青年學子的研發和創意精神,為提升中國製造的水準作貢獻。(完)
作者: 林甦
引用自:http://www.chinesetoday.com/news/show/id/51086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